绘本详情

妖怪山

5-6岁品格塑造

书架位置读书瞳可读

书位号暂无

馆内编码863380483

绘本作者彭懿 文,九儿 图

出版社连环画出版社

绘本音频

绘本简介

 每个孩子心中都有一座妖怪山!绕开它,还是跨越它?你来决定吧!——彭懿
救赎的主题、宽容的情怀、成长的勇气!
独特的开门及拉页设计营造幻想世界!

绘本描述
《妖怪山》是一个关于友情和救赎的幻想故事。一年前,夏蝉失踪了。没有人知道她的下落,除了她三个最好的朋友。那是暑假第一天的下午,野狐、夏蝉、虎牙、笛妹,四个小伙伴高高兴兴地朝妖怪山进发了。他们登到山顶,开始做起了“妖怪抓小孩”的游戏,手拉起手,一边唱起自己编的歌谣,一边转起圈,谁先跌倒谁就是“妖怪”,要去抓其他人。夏蝉先跌倒了,她是“妖怪”!她在追赶他们的过程中发生了意外状况,三个小伙伴吓坏了,扭头就跑……一年后,夏蝉给三个好朋友写了一封信,请他们再回妖怪山,做完那个游戏,这样她才会变成人类小女孩,回到他们身边。
他们能够如约而至吗?
神秘的妖怪山隐藏着怎样的世界?
夏蝉变成了什么样的妖怪?
再回妖怪山,他们将接受怎样的挑战呢?
他们能顺利地救回夏蝉吗?
夏蝉最后有没有再变成人类小女孩?
谜底等你来揭开。

作者简介
彭懿: 著名幻想小说作家,绘本研究者及推广者。
他的《世界图画书:阅读与经典》是千千万万中国年轻父母的绘本阅读指南。
他喜欢写妖怪,是因为他相信,每个孩子的心里都住着一个小妖怪,它是孩子童年好的伙伴。
《妖怪山》是他的绘本处女作。
绘者简介
九儿:原名杨洪力,雕塑家,画家。
在东北一座小山下长大,从小总是赤脚在山上跑上跑下,至于遇见了什么妖怪,她都画在了《妖怪山》里。
代表作品有:《妹妹的大南瓜》《卜卜熊的雨衣》《下雨了?》。

媒体评论
红泥巴阿甲:《妖怪山》题材比较另类,无论放在国内还是国外。不过它的创作和编辑制作过程,是多方面积累的呈现,让我们看到创作与编辑队伍的成长,某种很让人欣喜的成熟,甚至可以说有点阶段性小结和带有一定学理性的示范意味。
启发总编郑先子:《妖怪山》对华文原创图画书创作,有相当的高度。真正进入童书出版行业,需要更近距离看,更切身体会其中每个环节。过程不容易,甚至可谓是艰难。从这个角度,对蒲蒲兰的每一部原创作品,致百分百的敬意。


精彩导读
如何跨越“妖怪山”?
浙江师范大学儿童文学专业副教授 常立
《妖怪山》是一个颇有勇气的绘本故事,作者彭懿选择了在中国原创绘本故事中极其少见的失踪题材,表现了同样少见的救赎主题——关于这一点,我稍后再说,这里首先要给作者的勇气点赞,他像一个了不起的魔术师,表演了一出难度极高的魔术,令人惊讶地挑战了人们习以为常的观念:每个孩子都是天使。我们经常这么说,这没有错,但我们没有说出的是:每个天使的心中都有一座妖怪山。
中国的传统蒙学时常以“圣人”的道德标准来要求儿童,大谈仁爱、孝道、自然之道而无视儿童有瑕疵的个性,贬损儿童不完善的自我,不能切近儿童的生活,无法引起真的兴趣,落不到现实和人生的层面,结果所谓的道德不是高高地被悬置,就是浅浅地浮于表面,造成如鲁迅所说的矛盾冲突的人。当下,在国内儿童教育领域盛行的“国学热”中同样存在这一问题。而《妖怪山》则开门见山地告诉读者:每个孩子的心中都有一座妖怪山。它是孩子们游戏的场所、幻想的乐园,同时,它也是孩子们面对危险的怯懦、面对困难的沮丧、面对责任的逃避,它是每个孩子在成长中都曾经犯下的过错,它是每个孩子在生活里都曾经感受到的遗憾。它存在着,就像阳光、雨露、友谊、亲情这些美好的事物存在着一样。有时候,它还很严重,重得像一座大山,沉甸甸地压在每个孩子心上,就像《妖怪山》里描述的那样:
“他们怎么会忘记夏蝉呢!在过去的一年里,他们连一天也没有忘记过她。……尽管害怕被妖怪抓住,但他们不能不去。”
英国作家切斯特顿这样谈论童话:“童话其实*真实不过:不是因为它告诉我们恶魔是存在的,而是因为它告诉我们恶魔是可以战胜的。”《妖怪山》正是这样“*真实不过”的童话,它不但告诉我们妖怪山是存在的,还告诉我们妖怪山是可以跨越的。孩子们不是因为完美才被称为天使的,而是因为他们可以战胜困难、弥补过错、获得救赎,因为他们可以和不完美的世界、不完美的自己和谐共处,我们才从孩子们身上看到了天堂的样子。
《妖怪山》展示了孩子们如何跨越妖怪山:首先,孩子们要面对妖怪山存在的事实,要面对真实的自我,哪怕这个自我有那么一点胆怯、自私、无经验、少能力,总之不是那么闪亮耀眼,孩子们要学会接纳这个不完善但是真实的自我。其次,孩子们要有担负责任的勇气,获得勇气的方法不是速成的魔法,而需要漫长的时间,故事里孩子们获得勇气的契机是收到夏蝉的一封信,实际上则是时光老人馈赠的一整年,够他们每一个人懊悔、遗憾、怀念并从中逐渐成长,获得勇气。*后,也是*重要的,孩子们不但要认识真实的自我——即使变成了妖怪也不失本心,还要有能力展现出真实的自我——向你的朋友、亲人和周围的世界展现出你独特的个性,表达出独一无二的你自己。细心的小读者在读到那幅超长跨页大图时不妨停下来想一想:虎牙、野狐、笛妹要怎样才能让夏蝉认出自己呢?(答案就藏在之前的精美图画中。)如果是你的话,怎样来展现出一个独特的你,让爸爸、妈妈、同学或者朋友认出你呢?
《妖怪山》还告诉家长如何帮助自己的孩子跨越妖怪山,除了要给予孩子温暖的拥抱(如同故事结尾失而复得的拥抱)之外,还要做到基督山伯爵一直强调的两件事:等待和希望。等待孩子们依靠自己的力量慢慢成长,希望孩子们获得勇气、展现自我,让我们生活的世界越来越美好——这世界上一切有关教育的秘密,都蕴含在这四个字之中,是的,“等待”和“希望”。

勇敢的孩子从哪里来
儿童文学理论家  刘绪源
这本来是一个很悲剧性的故事:一群孩子兴高采烈出去玩,结果出事了,有一个孩子受伤或失踪了,甚至永远地离去了;其他孩子也许各有责任,却不能全怪他们,因他们毕竟都是孩子;从此,同伴的受害,成了他们永远的阴影。这样的事故过去有,今后还会有。
《妖怪山》的高明之处,在于不写事故本身,而写孩子们如何走出阴影;也不将事故按本来面目写(那对于未成年的孩子就太沉重了),而以幻想作品的形式,写成一场可以恢复的游戏,只要大家战胜自己就能赢得同伴的回归——这就使故事合于儿童的审美需求,让小读者的心灵在跌宕中得到充实和启迪。
我觉得,这故事中写得*好的一笔,恰恰是孩子们看到同伴被妖怪抓住,吓得转身就跑,一直逃到山下。我们看到过不少童话,在写孩子需要做出重大牺牲,需要把自己日夜不离的*心爱的东西永远送给别人,包括遇到从未见过的可怕场面时,常会“毫不犹豫”地作出各种壮举。这样的“壮举”往往并不感人。因为这不像孩子的行为,也不合乎孩子的心理。那类描写其实大都是从现成的概念出发,而并不是从孩子的实际生活出发的。本书中的孩子一直到事发之前都不相信真会有妖怪现身,他们毫无心理准备,事情陡然生变,他们的恐惧和逃跑正是本能的应急反弹,他们自己也没法解释。
大人并没有责怪他们,因为大人们不相信会有妖怪。但他们自己不可能摆脱这内心的沉重。我们也曾看过太多的儿童小说,写孩子们遇到麻烦后,如何在大人或组织的帮助下一点点走到正确的方向,这些小说有不少是图解概念的,其写作目的就在于强调“正确方向”,而不是写孩子的生活。这本图画书的又一成功之笔,就是写孩子们自己解决自己的难题,用的是自己的方式,展现了孩子特有的心理。细心的读者会从画面上发现,他们当初上山时,有的用狗尾巴草編小兔,有的用挖了孔的绿叶遮眼,有的用双手抛红果子玩。到他们再次上山,为救自己的同伴,竭力抵抗不断袭来的恐惧,说什么也要把游戏玩到底时,却发现自己说不出话来了,他们急中生智,不约而同地重复当初上山时的动作,或抛果子,或编小兔,或举绿叶,从而暗示了真实的自己。这类微小的细节,恰恰是大人所难以把握的。画家为此设计了左右扩展的加长页,安排了分组进展的连环图画,可见是颇费了一番匠心的。
这样的故事背后其实有个哲学难题,即“道德的起源”。人的道德意识究竟是从哪里开始的?就是从童年*细小的地方开始的。所有的道德都意味着牺牲,不抢别人的饼干也意味着会少吃一块或许能抢到手的饼干。而牺牲就是与自己的动物性,与一些本能的需求作抗争。道德要承认这种本能,然后才会有抗争和战胜。孩子们*次逃跑就是本能,以及在本能支配下的行动;经过一年的懊悔和痛苦,他们下决心再上山,勇敢地做完游戏,这就是他们的抗争了。勇敢的孩子不是天生的,道德也不是生来就有的。人不就是在这样的过程中,一点一点成长的吗?
最后说几句本书的画风。九儿的笔墨有自己的特色,画树与景物相当工细;画人则用老连环画式的简要线条(中国古代版画的线描人物即此种风格),再略加淡彩。这种画法适合民间故事一类作品,因其有旧气。本书有淳朴的乡村气息,加上这种画风,还真有点民间故事的味道呢。

插图


插图


插图

插图

借阅51

评论27

+收藏+书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