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本详情

了不起的中国地理-神奇的民居

7-9岁,10-12岁人文社科

书位号暂无

馆内编码863386413

绘本作者有鱼童书

出版社

绘本音频

绘本简介

适读人群 :6-14岁

































吊脚楼上为什么没有一颗钉子?

我国南方一些少数民族的房屋至今保留着干栏式民居的建筑风格,比如在侗族、苗族、土家族聚集生活的地方。

千百年来,侗族人在紧邻山坡、河水的地方建造高悬地面的吊脚楼。因为侗族人喜欢居住在有水的地方,但河水往往挡住他们的去路,侗族人就用杉木等木材建造了能让行人遮风避雨的风雨桥,有河必有桥, 桥上有廊和亭。

让人感到惊奇的是,他们在建造房屋和桥梁时不会使用一颗钉子,你说他们是不是“建筑高手”啊?其实这项神奇的发明从河姆渡时期就有了,名字叫“榫卯”,这可是中国人独特的发明。

聪明的古人不用铁钉、螺丝钉、凝胶,就能把木材接合起来,将它们搭建成各式各样的建筑,就像搭积木一样,当榫插入卯,两块木头就能连接起来,这是中国传统木作最基本的接合方式。在榫卯发展过程中,逐渐出现了榫卯技术的构件“斗拱”,就像我们今天玩的乐高一样,特别巧妙。

这个了不起的发明让中国的木质古建筑不费一颗钉子就组合在了一起,遇到地震时,会松动但不会散架,“墙倒屋不塌”,这也是许多古建筑几百年甚至上千年不倒的奥秘。



风雨桥能用来干什么?

风雨桥除了基本的交通功能以外,还是人们重要的活动场所。

风雨桥上有许多亭子和桥廊,下雨时人们可以在这里避雨,闲暇时又可以在这里乘凉。

中国现在保存最好、规模最大的风雨桥就是侗族人在1924年建成的位于广西三江的程阳桥,它就像一个巍峨的亭塔耸立在河岸上。这座桥又称永济桥、盘龙桥, 是中国木建筑中的艺术珍品。

程阳桥横跨林溪河,整座大桥以榫卯工艺建成,没有用一钉一铆。大桥有五个石砌大墩, 桥面上架杉木、铺木板。整座桥长64.4 米,宽3.4米, 高10.6米。桥两边镶有栏杆, 形成长长的廊道,桥的中间有五个多角塔形亭子,桥的壁柱、瓦檐上都雕刻着美丽的图案,整座桥雄伟壮观, 如同一道灿烂的彩虹跨过长河。



地理小课堂

鼓楼上有鼓吗?
在贵州、湖南和广西交界地带的侗寨里,经常会见到一些各有建筑特点的鼓楼,这里是侗族人祭祀、议事、迎宾的地方,侗族人建造村寨的时候一定会建造鼓楼,有楼就有鼓,鼓楼是侗寨最显著的标志,是侗族文明的象征。侗族一般称鼓楼为“堂瓦”,意思是公共的屋子。

在过去,侗族的鼓楼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就是外敌入侵时鸣鼓警示。鼓楼的顶层上悬着一个长形方鼓,当侗族的村寨遇到外敌,便会有人使劲敲响高悬于鼓楼之上的鼓,听到鼓声的侗族人会纷纷带着武器往鼓楼聚集,鼓楼的名字正是由此而来。不过,现在鼓楼中的鼓一般是不敲的,它只是静静地悬于鼓楼之上。

借阅4

评论0

+收藏+书包